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--平南三利小刀锻制工艺(非遗)传承与创新
按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要求,以平南三利小刀锻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载体,应用数字媒体技术,“校政企”紧密合作,共建具有大容量、共享型、互动式、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资源库,强化资源库能学、导学、辅教、评价功能,切实提高资源库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作用,实现培养民族手工艺文化及技能传承创新人才,实现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接,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双向互动、协同发展,保存、传承、传播和创新。资源库建设遵循“碎片化资源、结构化课程、系统化设计”的组织建构逻辑,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与体系设计。
(一)收集整理平南三利小刀制作工艺资源,建立以碎片化资源为基础的小刀制作资源库
通过调研分析,挖掘平南小刀文化的时代内涵。有针对性的整理平南小刀“非遗”申报资源,不断丰富平南小刀资源的类型和内容,开发适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,将平南小刀资源以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碎片化资源形式展现,便于用户检索和选择学习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化传承与主动式创新提供借鉴模式。
(二)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,开发结构化平南三利小刀制作工艺传承与创新课程体系
项目着眼平南三利小刀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,建立小刀制作“谋技、谋智、谋道”相结合的课程体系,并将其纳入机电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。课程将整合优势碎片资源,强化职业素质培养、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契合,创新职业综合技能教育模式和育人途径,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一大批人才。
(三)以用户为中心,提供个性化服务
针对在校学生、社会学习者和金工实训教学老师,建立“能学+辅教”的智能型学习应用平台。通过系统化设计和数字化手段,为课程与项目提供碎片、模块和集成资源,及时共享平南三利小刀制作工艺研究最新信息和成果资源,方便自主学习与测评,支持教师个性化搭建课程和组织教学,提供小刀制作技术服务。
(四)为社会公众提供民族文化学习、交流与传播平台
着眼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度,立足平南小刀制作工艺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研究,保证资源库建设的科学性、时效性和前瞻性,为国内外专业人士创意设计、应用创新及全球传播,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资源服务。注重强化资源存储、评价、关联及再生,逐步实现资源库平台“智能化、开放性”,以满足“终身性、全民性、泛在性、灵活性”的学习型社会要求。